冬至大如年
冬至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,也被称为“亚岁”,素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
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,也是一年当中,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。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、白昼逐日增长,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、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,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“大吉之日”,

在时年八节当中,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。在中国南方地区,有冬至祭祖、宴饮的习俗。在中国北方地区,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。
人们最初过冬至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,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
冬至的习俗
“吃菜包粿”
菜包粿也被称作冬至茧或冬节蛤,“冬节蛤”的外形近似北方的饺子,与一般的菜包粿外形显然不同。冬至吃菜粿是汕尾地区冬至的传统习俗。
冬至时,家家户户都会提前一两天做,即使到了外面工作也不例外。菜粿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皮薄馅超级多,比超级福满多还要多!
外面是一层糯米粉、红薯粉做的皮衣,软糯香甜。在金银剔透的皮衣下,加入自己喜欢的馅料,一口下去真是回味无穷。
在过去那个年代,只有在过年时,或者是有重要的客人到来时,人们才能吃到菜包粿,改革开放以后,许多特色小吃都成了商品小吃,但能够登上“大雅之堂”的,恐怕非菜包粿莫属。菜包粿可以做得很精、很细,也可以做得普普通通的,普通的到处都可以买到。

“吃汤圆”
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“汤圆”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圆”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”。

“吃烧腊与姜饭”
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,冬至这天,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,寓意加菜添岁。冬至日,吴川人素有冬至“吃姜饭”的习俗。

“吃饺子”
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“消寒”之意,至今民间还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。

“喝羊肉汤”
每年的冬至日,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,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,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

距疫情开放已经快一个月了,虽然现在病毒没有起初刚爆发的时候那么厉害,但依然不可小觑,特别是家中免疫力差的老人小朋友,一定要注意防护。